种植牙术后保健和维护
人工种植牙修复技术已成为修复固定义齿和可摘义齿后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材料、方法、设备和设备的不断改进,人工种植牙修复的成功率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患者更喜欢人工种植牙修复。
全球人工种植牙数量逐年增加,在中国也以20%的速度增长。
随着人工种植牙数量的增加和种植修复和保存时间的延长,人工种植牙的并发症逐渐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症、食物嵌塞、咬合损伤、修复体断裂的发生率也增加,人工种植牙的保健和维护更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尚未出台人工种植牙保健和维护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根据临床9000多例人工种植牙,特别是940例老年人种植修复和临床咨询分析,结合临床口腔保健和维护现状,从口腔专业和患者自身保健和维护两个方面提出以下人工种植牙保健和维护认知和方法,希望为人工种植牙口腔保健提供指导,制定人工种植牙保健和维护标准和规范,确保人工种植牙患者口腔健康。
1.人工种植牙保健和维护的误解和不足
部分口腔专业人员和患者在牙科保健和维护方面仍存在一些误解,特别是社会和一些媒体广告不准确,使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人工牙科不同于天然牙科,不会发生一些自然牙科疾病,甚至认为人工牙科种植可以终身使用,不需要医疗保健和维护。
部分医生在接待患者时,主要关注种植体的优势,没有充分强调人工种植体保健和维护的重要性,使部分患者轻视或忽视术后维护工作,不仅会影响种植体患者的口腔健康,缩短种植体的使用寿命,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损失,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些情况应引起口腔医生、患者和全社会的关注。
还要防止注意形式教育,忽视口腔整体保健效果。
2.人工种植牙的专业保健和维护
2.1人工种植牙专业保健维护要点
口腔医生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敦促患者进行人工种植牙的保健和维护。
在教授患者相关的人工种植牙保健方法的同时,医生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口腔习惯,督促患者纠正部分咀嚼等不良口腔习惯,并告知患者避免吃优质、粘性的食物。
人工种植固定修复患者的专业口腔维护包括定期的口腔和口腔健康检查,了解患者的口腔卫生、菌斑、牙周、种植运动等,并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和干预。
种植体支持固定修复体的专业维护还应包括检查修复体及其部件,发现任何可能危及人工种植体功能的问题,清洁所有剩余的天然牙齿、修复体、种植体修复结构和植入基础。
在其专业的医疗保健和维护中,清洁设备应使用与种植体、基础和修复类型和材料相兼容的清洁设备。
对于可采摘的人工种植附着力修复,应检查附着力是否变化、固位和稳定性、牙槽及其粘膜的吸收、咬合、附着力和基板等。
专业人员应调整、修理、更换或重新生产可能损害患者最佳功能的任何情况。
2.2人工种植牙的咬合调整和随访
专业的咬合检查和维护也是种植体维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经常被临床医生忽视。
专业的咬合维护应包括相关问题的教育、对咬合关系的详细检查,以及对任何能影响咬合最佳功能的可预见问题的认知。
对于由咬合问题引起的种植体相关疾病,应采用标准化的牙齿调整治疗。
人工种植牙咬合调整类似于自然牙齿调整,准确定位,准确调整牙齿是重要的基本原则,包括:针对明确的咬合问题、牙齿、创伤或干扰点、少量多次、不能过多、不能大面积、避免低牙齿、不应引起整体咬合突变或过度变化。
2.3种植体周龈缘炎的诊断和治疗
植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帮助下,种植体周围牙龈炎的诊断主要与牙龈炎相似。
种植体周围牙龈充血水肿、诊断出血、无溢脓、无松动、牙周探测深度≤
5mm,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没有明显的骨损伤和全身性疾病。
种植体周龈缘炎的主要因素包括口腔卫生差、牙周炎病史、吸烟、粘合剂残留等。
种植体周龈缘炎的治疗应明确病因,消除致病因素,使用符合植体材料的工作头清洁,必要时补充抗生素治疗。
必要时增加随访次数,缩短随访周期,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治疗后应进行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
2.4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和治疗
种植体周围炎症是一种发生在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其诊断应采用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炎症、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感染、支持骨组织吸收、种植体周围袋形成、探测出血、种植体松动等,有时可形成自发出血或脓肿。
种植体周围炎症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种植体上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口腔卫生不良、吸烟、咬合创伤、全身疾病等。
对于种植体周围炎症,主要是预防,需要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戒烟,去除菌斑。
对于这些患者,可以采用传统的机械治疗,如刮擦、翻瓣等牙周病治疗,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喷砂、激光、手术治疗,辅以局部或全身药物,控制炎症,避免进一步吸收骨骼。
对于部分骨吸收的病例,可采用骨再生术。
种植体周围炎症患者应增加复诊次数,缩短复诊效果。
2.5防治其他口腔感染
人工种植牙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工种植牙患者,全口种植覆盖或全口固定义齿修复,有抗生素史,应注意口腔念珠菌等霉菌感染的可能性,如果口腔不适,口干应注意,必要时可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3.人工种植牙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
3.1人工种植牙患者的口腔健康宣传
口腔健康教育应贯穿种植牙修复,消除患者的疑虑,建立信心,建立种植牙的维护和保健意识。
对于人工种植牙患者,在种植手术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和口腔健康教育,应充分告知患者人工种植牙的优缺点和修复后口腔健康维护的重要性,重点关注未来可能出现的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避免片面强调种植体的优点,让患者清楚地知道和接受种植义齿应采用正确的保健和维护方法,并坚持终身精心维护。
医生应与人工种植牙患者建立长期的定期随访制度,并告知患者及时随访,并进行专业的口腔健康检查和维护。
建议人工种植牙患者每6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口腔专业检查,作为终身口腔保健和维护计划。
主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口腔自我保健能力、相关口腔状况和全身健康状况对患者进行风险分类。
对于一些口腔健康意识差的患者,建议增加随访次数。
对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系统性疾病患者,应加强沟通,增加复查次数,做好种植牙的维护工作。
此外,还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和义齿修复类型进行宣传和教育,确定适当的随访周期,使患者能够充分掌握适合自己的种植牙维护方法,以及一些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影响和治疗方法。
建议主治医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宣传册等各种手段对人工种植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要采用口头通知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如应用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建立患者群,及时发现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并推送相关口腔保健知识。
3.2人工种植牙的自我维护方法
人工种植牙患者应根据不同的修复方法采用不同的口腔健康维护方法。
对于支持人工种植牙的固定修复患者,建议采用刘洪臣提出的口腔保健三部曲,即一刷、二通、三冲法,每天至少清洗两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
清洁牙齿和义齿的各个表面是合适的。
具体方法如下:刷牙:以正确的方式刷牙,并包括清洁人工种植的牙龈表面、脸颊(嘴唇)舌头。
二:用牙线和牙间隙刷彻底清洁人工种植牙的邻近间隙,清洁每颗牙齿或冠的邻近表面。
三冲:上述两步完成后,用冲牙器等工具冲洗人工种植牙的每一个小间隙,清洗按摩种植体周围的口腔粘膜。
人工种植牙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牙刷、牙间隙刷、牙膏、牙齿冲洗器,辅以漱口水等个人口腔卫生用品。
对于支持人工种植牙的可摘修复患者,无论是人工种植附着修复还是磁附着修复、扣修复还是杆卡覆盖修复,都应按照传统的可摘义齿清洁,特别要求患者仔细清洁种植体和义齿之间的连接部分。
老年患者或残疾患者可以对亲友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清洁和维护义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