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種植牙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市民口腔健康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和早幾年不同的是,現在有一定閱歷的缺牙市民都能知道種植牙的基本原理,並能說出好幾個種植體的名牌。有些工程師、學者、教授等高級知識分子,還可以看懂牙片甚至能和醫生去探討治療方案。
如今,種植牙雖然還是屬於口腔領域的高尖端技術,但就未來發展趨勢而言,種植牙醫生提到:隨著這幾年的蓬勃發展,澳門的種植牙在未來3至5年有望和歐美國家一樣,成為一種普及的缺牙修復的方案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並且會呈現:
“即刻用”引領半口、全口修復的技術革命

在以前中國老人牙齒缺失影響咀嚼後,乾脆就將半口或全口牙拔掉,佩戴活動假牙。但活動假牙往往穩定性和咀嚼效能不佳,甚至還可能帶來打噴嚏或大力咳嗽時會飛出的尷尬。
這幾年隨著種植牙的普及,這部分老人很想植入種植牙,可是一打聽半口或全口種植牙要植入好多種植體,費用高不說創傷還不小。
隨著“即刻用”種植技術的引入,這一難題已得到攻克,將引領全口、半口缺牙修復的技術革命。從傳統的口腔種植技術需植入至少14顆種植體,才足以支撐起全部牙齒。
有些還需要在種植牙手術前先做植骨手術,等待4至6個月後,進行植牙手術,做完種植手術後需佩戴3至4個月的活動牙,算起來全部完成需要7至10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樣不僅時間長、費用高昂,而且手術創傷大、患者痛苦多,很多患者因此就望而卻步了。
而落戶在澳門公立口腔醫院的的“即刻用“技術就是一種針對半口或者全口牙種植的修復方案,用更少的種植體實現更好的使用功能,僅需每個單頜種植4個種植體即可支撐半口的牙橋,通常無需植骨手術,
數字化技術與種植技術結合將成為常態
雖然目前只有“即刻用”等一小部分種植技術是和數字化牙科設備無縫鏈接的,但這種鏈接方式,意味著將告別傳統的口腔種植手術,牙醫因缺乏高科技設備的精確輔助,無法詳細了解患者的口腔情況,僅僅是單純依靠經驗和感覺而不得不“盲種”的現狀。
依托CT掃描,測出缺牙部位的牙槽骨高度、寬度、緊密度,併計算出相關數據。這些數據,精度可達0.1毫米。醫生通過分析這些三維數據,通過數字化技術三位一體重建口腔模型,在全息立體的模型中來確定種植更合適的位置、角度及深度,從而實現種植牙穩定固位。並幫助手術時避開重要的神經和血管,提高種植手術的安全性,達到不翻瓣、不拆線,只需要3-4MM的微小切口,全程微創無痛種植效果。
通過“即刻用”等技術的示範作用,不久將來,數字化技術與種植技術結合,更大限度保障種植牙的精準精確,將成為種植修復過程中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