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64
46.爲什麽有些老年人常常發生掉下巴
颞下颌關節是人體較複雜的關節之一。其主要功能有咀嚼、語言、吞咽和傳達表情等。
颞下颌關節由下颌骨髁狀突,颞骨的關節凹與關節結節和位于其間的關節盤,與包繞關節周圍的關節囊所組成。在正常情況下,嘴巴張大時,是髁狀突和關節盤從關節凹向前滑動,止于關節結節的下方或稍前方,假使髁狀突脫位于關節之前上方,而不能自行回複到原位即爲關節脫位,俗稱“掉下巴”。
由于老年人關節凹變淺,關節韌帶松弛,全口缺牙等,每當下颌受到外力沖擊,打哈欠、哈哈大笑、張口咬食物、大聲喊叫及開口過大、時間過長時,均可造成關節脫位。
脫位可分爲雙側和單側性兩種,雙側性脫位的病人,下颌呈前伸狀態,表現爲開,口不能閉合,言語不清,吞咽困難,流涎。單側性脫位一般表現與雙側性相似,但下颌向健側偏移,張口較小,口歪斜,用手檢查脫位處,耳屏前方可換到明顯的凹陷區。
發生下颌關節脫位時不要驚慌,應及早到醫院請口腔科醫生給予手法複位。
複位方法:患者端坐在凳子上,頭緊靠牆壁,患者的頭部不要高于醫生的肘關節,患者盡量放松肌肉,並分散注意力。術者站立在患者前方,兩個拇指纏以紗布伸入患者口腔內,放在最後的下颌磨牙咬合面上,【文章推薦:烤瓷牙】其余四指握住下颌體下緣,複位時將下颌骨輕輕做上下移動,令患者放松肌肉,逐漸加大搖動動作,拇指加壓使髁狀突向下移位、當見移至關節結節以下,立即將下颌向後推送,使髁狀突滑入關節凹內達到複位。
下颌複位後,爲了使被牽拉過度受損的韌帶,關節盤各附著和關節囊得到修複,必須在複位後固定下颌2~3周,限制開颌運動。開口最大不宜超過1cm。固定的方法以采用顱颌韌帶最爲簡便,適用。
對于經常性脫位的老年人,一般可以向關節內注射硬化劑治療。